close

媽媽好

劉超祺博士2017年510日撰稿

導言

「母親節」正式被訂定為法定節日和被慶祝的歷史至今才剛剛一個世紀,訂在每年五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日,是專為嘉許母親、推崇母愛、尊崇母親在家庭中和在社會上的地位而設的。

Roman Festival of Hilaria (喜悅的羅馬慶典)

古希臘人及羅馬人慶祝春分來臨而創立的一個節日,名為 「喜悅的羅馬慶典」(Roman Festival of Hilaria) ,是向希臘有「眾神之母」之稱的Cybele女神致祭的一天,在每年的41日舉行。Cybele女神是天上、地下萬物之母,她是天上眾神和地下萬物生機的母親。

Mothering Sunday (母親的星期天)

17世紀中葉,這個習俗流傳到英國,這一天是「四旬齋期」(lent)的第四個星期日、耶穌復活日前三個星期的星期日,亦稱為the Mothering Sunday,字面直譯就是「母親的星期天」。所謂「四旬齋期」,就是在歐洲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基督徒紀念耶穌在荒野禁食40天而舉行的崇拜、齋戒日,在每年的二月底至四月初舉行。在這一天,所有教徒都要返回他們的mother church(母教堂)去崇拜、去守禮拜,當天,子女亦會送給他們的母親一些禮物,在外工作的、求學的、結婚的都會回家探望母親和家人,亦會帶一些禮物回來送給他們的母親,同時,最重要的是會返回他們的母教堂去崇拜、去守禮拜,所謂mother church(母教堂),就是教徒受洗的教堂或者堂會。因此,Mothering Sunday(「母親的星期天」)就是在一年的這一天,大家都要返回到他們受洗的「母教堂」(mother church)去崇拜、去守禮拜,而天主教所指的「母親」是「聖母瑪利亞」,而並非家中的母親,這一天的崇拜、守禮拜叫做「a-mothering」,意譯就是「回母教堂守禮拜」。

雖然起源是一個宗教節日,但是,隨著年月逐漸過去,宗教的氣氛漸漸減退,而民間節日的氣氛就漸濃厚,人更將「Mothering Sunday(「回母教堂守禮拜的星期日」)逐漸改名為Mother's Day(「母親日」),慶祝「母親日」的方式演變到今日就與今天慶祝「母親節」的方式相似,所以你可以說當時的「母親日」就是「母親節」。然而,這一天亦是全部家人能夠共敍天倫的一天,因為絕大部的工種都要放假,讓工人返回家鄉慶祝,他們沿路會摘取野花,把野花作一送給母親作為禮物。因為這個節日帶有宗教和民間的意義,所以,能夠流傳幾個世紀,直至今天還有一些教會奉行這個節日。

母親日 (Mother's Day)

「美國南北戰爭」(the American Civil War)1861年至1865年爆發。在「南北戰爭」期間,許多母親都失去丈夫和兒子,女作家、廢除黑奴主義者、反戰人士朱莉亞‧沃爾德‧豪(Julia Ward Howe,1819-1910)在紐約187262日訂定為「追求和平的母親日」(Mother's Day for Peace),以呼籲早日停戰和提倡和平、與及慰藉母親失去丈夫和愛子的痛苦,並發表「母親日宣言」(Mother's Day Proclamation),要為世界的女性發聲,但是,她的建議出來之後,可惜沒有多少年就被人忽略了。

安•賈維斯夫人(Mrs. Ann Reeves Jarvis)是一位和平倡導者,她於「美國南北戰爭」後,同時關注「南北戰爭」後的傷兵和失去丈夫和愛子的母親,於是她成立了一個「母親日工作俱樂部」(Mother's Day Work Clubs)去改善公眾衛生問題。1868年,賈維斯夫人繼而成立「母親聯誼日」(Mother's Friendship Day),旨在幫助因「美國南北戰爭」而失散的家庭找回失散了的家人,並意圖為失散家人的母親訂定週年紀念日。

母親 (Mother's Day)

賈維斯夫人的女兒安娜‧賈維斯女士(Miss Anna Jarvis,18641948)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感受到母親偉大而無私的愛。1905年,當賈維斯夫人72歲逝世時,為在「美國南北戰爭」失散家人的母親訂定週年紀念日這個願望尚未實現,41歲的女兒安娜‧賈維斯女士立志要延續母親的遺願,為美國訂立一天為法定「母親節」假期去表揚天下偉大的母親,因為她深信「母親是唯一一個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為你付出更多的人!」

1908510,在美國西維珍尼亞州(the State of West Virginia) 格拉夫頓市(Grafton)的「聖安德烈衛理公會教堂」(Saint Andrews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應賈維斯女士之邀請爲她的母親賈維斯夫人擧行一個紀念崇拜,反應熱烈,獲得多個州長的支持,但是,美國國會(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還是否決了將「母親節」列為全國假期的議案。

賈維斯女士繼續奔走於各政府部門、議會和民間團體,終於在1910年,美國西維珍尼亞州(the State of West Virginia)首先通過將「母親節」列為西維珍尼亞州的法定假期,西維珍尼亞州就是賈維斯女士的家鄉。1912年,賈維斯女士原來建議以她母親逝世的一天,即510日作爲母親節的日期,但是,爲了方便人慶祝母親節,便選定在每年五月份的第二個星期日爲「母親節」,並且成立「國際母親節協會」(Mother's Day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她更確立了「the Mother's Day」中的「Mother's(母親的)為「單數屬詞」(a singular possessive),她認為「母親節」應該是每個人去尊崇自己母親的節日

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President Woodrow Wilson)提請美國國會(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通過決議案,將「母親節」訂定爲全美國的法定節日,並通過跟隨賈維斯女士的提議,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假期。而安娜‧賈維斯夫人,即賈維斯女士的媽媽,生前最喜愛的康乃馨就成為了美國母親節的象徵。之後,世界各地相繼仿效,遂成爲「國際母親節」,自此,這個節日就一直影響了大部份的國家和人民。

19345月,美國更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

在美國西維珍尼亞州(the State of West Virginia)格拉夫頓市(Grafton)的「聖安德烈衛理公會教堂」(Saint Andrews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被尊稱為「母親節的母教堂」(Mother Church of Mother's Day),並於1962515日註冊為「國際母親節聖堂」(International Mother's Day Shrine),作為對全世界母親的致敬,謝謝母親為家庭、為世人的無私奉獻。

源起之討論

究竟今天的「母親節」和古希臘人及羅馬人在「喜悅的羅馬慶典」拜祭希臘「眾神之母」Cybele女神和古代歐洲的Mothering Sunday(「回母教堂守禮拜的星期日」) 的「母親節日」有沒有關係呢?至今仍眾說紛紜。從表面上看,我認為即使名稱非常接近,兩個節日應該是不同的,況且現今的「母親節」很清晰的源自「美國南北戰爭」,提倡和平、關注「南北戰爭」後的傷兵、幫助因「南北戰爭」而失散的家庭找回失散了的家人和慰藉母親失去丈夫和愛子的痛苦;另一方面,賈維斯女士清楚表明她當時構思「母親節」的時候從來沒有參考過古希臘人及羅馬人在「喜悅的羅馬慶典」拜祭希臘「眾神之母」Cybele女神和古代歐洲的「回母教堂守禮拜的星期日」的「母親節日」的構思,況且,在她有生之年,她從來沒有提及過「the Mothering Sunday(即是「回母教堂守禮拜的星期日」)、朱莉亞‧沃爾德‧豪「追求和平的母親日」(Mother's Day for Peace) 和「母親日宣言」(Mother's Day Proclamation)這些事情,雖然美國當時確實存在著這些事件,賈維斯女士表示Mother's Day(「母親日」或者「母親節」)純粹出自她個人的構思。

非常可惜,令賈維斯女士極度失望的就是母親節發展成為被商人利用作為推銷產品,而市民又將母親節作為消閒和消費的節日。各位讀者:你們又有甚麼看法呢?

華人「母親節」

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等地,母親節不是一個官方認可的法定節日,而是民間跟隨歐美以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來慶祝母親節,孝順的子女通常會贈送賀卡、鮮花或禮物給母親,或者一家人陪同母親到茶樓飲茶或吃晚飯來慶祝。至於送花給母親這方面,中國、香港和澳門就跟歐美;以送康乃馨為主,而臺灣則送萱草花(又名忘憂草)為主。送紅色的康乃馨給母親的意思就是祝願母親健康長壽,粉紅色的康乃馨就是代表母親青春常駐;黄色的康乃馨就是感謝母親的無私奉獻;白色的康乃馨是送給去世的母親,以表懷念、追憶之情。至於一家人陪同母親到茶樓飲茶或吃晚飯,只因為這一天,孝順的子女總希望母親愉快地度過這一天,感謝母親一年的辛勤打理家庭和服侍家人,不需要母親在這一天再煮飯、做家務,當天的家務都由丈夫和孩子承擔,經濟能力許可的情況下,到外面吃可以省卻不少家務。

在華人的社會,母親節還多了一層意義,就是孝道,孝道是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的美德,提醒子女要尊敬和孝順父母親、感謝父母親多年來生、養、育、教的偉大恩德。既然母親節的含義與西方的有所不同,多了一層「孝」的意義,有中國人倡議以黃曆四月初二為中國人的「母親節」,黃曆四月初二就是孟母誕生孟子的日子,稱為「中華母親節」。「孟母三遷」的故事已深入人心,表現出孟母養育子女、教育子女成材的良苦用心,孟母的母親形象足可以成為中華文化中的母親典範。各位讀者:你們又有甚麼看法呢?

從樂曲中反思

描述母愛的歌曲不少,以下是一些比較流行的,歌詞也值得思考一下,建議大家去聽一聽,留意一下歌詞。

世上只有媽媽好

第一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蕭芳芳主唱電影《苦兒流浪記》插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世上只有媽媽好》算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可說是這大半個世紀以來代表母愛的一首典歌曲,由當年11歲的蕭芳芳主唱,是電影《苦兒流浪記》的插曲。電影《苦兒流浪記》是1958年港產粵語片,根Hector Malot (埃克多‧)(1830-1907)Sans Famille(中譯本就是《苦兒流浪記》) 這本小說改編而拍攝的家庭倫理電影。電影敘述蕭芳芳飾演的小孤女,隨著師父、帶著一隻善於表演的猴子,一面到各地表演雜技,一面尋找親生父母親的經歷,盡人情冷暖。蕭芳芳兩歲隨父母移民到香港,不久父親逝世,1953年,蕭芳芳6歲,開始當上童星來幫補家計,電影《苦兒流浪記》就是她成名作。當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很多家庭都妻離子散,孤兒院滿了孩子,沒有父母的孩子只能望著葡萄嘆一聲《世上只有媽媽好》,聊表空虛。難道像《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詞講的一樣?「有媽的孩子不知道」。

聖母頌(Ave Maria)

第二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Mirusia主唱德國著名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 1825年創作的名Ave Maria

  • (Roman Festival of Hilaria)

17世紀中葉,這個習俗流傳到英國和歐洲,成為一個天主教和新教基督教的宗教節日“Mothering Sunday” (母親的星期天),最終演變成為Mother's Day”(「母親日」),而天主教所指的「母親」是「聖母瑪利亞」,而並非家中的母親。

  •  
  • (Franz Schubert, 1797-1828) 1825年創作的名Ave Maria(聖母頌)是一位少女向「聖母瑪利亞」的禱告。歌詞說:慈悲的聖母瑪利亞!請聆聽少女的禱告!請撫慰我這心中悲絕,讓我們安祥的睡在您的庇蔭下,讓我們脫離災難、痛苦,等等。這首歌注重祈禱時的虔敬、神聖與平靜的氣氛。

魯冰花

第三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甄妮1991主唱的《魯冰花》。

魯冰花是一種植物,可以幫助茶樹健康生長,讓茶葉更馥郁芳香,寓意子女在母親的養育下茁壯成長。魯冰花》表達了母親的偉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世界經濟尚未復甦,很多時,除了爸爸,就連媽媽都要忙於幫補計,晚上要工作至很晚才回家,孩子都已呼呼入睡了,父母只能看一看孩子的面孔、輕輕親一親孩子的面,這就是一天的親子活動。我的幼兒階段就是在這樣的一個上世紀50年代度過,5歲才開始說話,第一句就是「甴曱、木蝨」(甴曱就是蟑螂),小孩子的第一句話通常是說「媽媽」,可見當時的我父母親大部份的時候都不在身邊,加上家境窮困,經常與「甴曱、木蝨」為伍,聽得最多的說話就是「甴曱、木蝨」,所以,我第一句說話就是講「甴曱、木蝨」。家長每天忙碌的為生計而疲於奔命,身為孩子的,又可以怎樣呢?莫非只能像魯冰花》的歌詞所說:「夜夜想起媽媽的話」,只能帶著「閃閃的淚光」?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媽媽教我的歌)

第四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Charlotte Church主唱捷克著名作曲家德弗札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 1880的名曲《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媽媽教我的歌)

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的歌詞提及到:年少的時候,媽媽教過我唱歌,現在我有了我的孩子,我就將媽媽教我唱過的歌教給我的孩子。文化就是這樣子一代一代的承傳下去,媽媽在這方面就擔當了重要的角色,所以,作為母親的,不要少看自己在家庭、在社會、在民族、甚至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念親恩》

第五首要介紹的歌曲是由陳百強主唱的《念親恩》。

《念親恩》歌詞不斷提醒子女要「念親恩、報親恩」。究竟親恩甚麼時候報呢?古語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就是教導作為子女的,要在父母親還在世的時候孝順他們;當你們有經濟能力時,要在父母親還在世的時候供養他們。如何報呢?歐陽修有句名言:「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意思就是說:當父母還在世的時候去供養他們,即使微薄一點也比死後去厚葬來得有意義。所以說:「親恩應該報,應該識取孝道。」古語亦有云:「百行以孝為先!」

Spring Waltz(《春之圓舞曲》

第六首樂曲聲稱是波蘭著名作曲家蕭邦的鋼琴曲《Spring Waltz(《春之圓舞曲》。

在「母親節」當天,有學樂器的子女,若果要送禮物給母親,這首樂曲非常合適,不但悅耳動聽,更象徵母親真摯純潔、健康長壽、青春常駐和無私奉獻。各位讀者:你們聽了之後覺得有沒有同感呢?

真的爱妳

最後一首要介紹的歌曲是Beyond主唱的《真的爱妳》。

真的爱妳》的歌詞講出了時下子女的心聲:「母親囉嗦始終關注,身為子女的不懂珍惜太內疚;母親的愛永未退讓,春風化雨暖透子女的心,溫馨的目光教子女堅毅望著前路,叮囑子女跌倒不應放棄,愛意寬大是無限,始終給子女照顧未變樣。身為子女的要對媽媽說聲真的愛她,還要報盡親恩!」

各位讀者:身為子女的,就在這個母親節可以對媽媽真誠的說聲:「媽媽,我真的愛妳!」好嗎?

生命智慧話語

今集《音樂緣起》的生命智慧話語就是:「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可能有些年輕人覺得自己比父母學歷高、學識淵博,認為父母的處事可能有錯、或者有做出對子女不利的決定,怎可能是「無不是之父母」呢?其實,父母的決定可能有因緣關係,可能有苦衷,也可能是真的做錯了,而這句諺語的本意不是講待人處事,而是講: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發自內心的、無私無我的,所以,世界上是沒有一個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的。這樣,如果父母親真的做得不好,或者,甚至做錯了,你們身為子女的,可否體諒呢?或者甚至於原諒呢?

##########

 

arrow
arrow

    劉超祺博士文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